网 站:www.guloutsx.com
地 址:东城区钟楼湾胡同临字9号
联系电话:84027869、64028779
乘车路线:乘5路;60路;82路;107路;124路;635路至“鼓楼”或地铁8号线“什刹海”北行
开放时间:9:00-17:00
参观项目:钟鼓、鼓楼
周边景区:茅盾故居、恭王府花园、宋庆龄故居
北京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,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。两楼前后纵横,气势雄伟壮观,是元、明、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。昔日文武百官上朝,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。钟楼二层悬挂一座铸于明永乐年间的巨钟。该钟以其帝京定鼎之地位、精湛之铸极、悬挂之非凡、报时警统之功能而著称于世,是我国形体最大,重量最重的报时钟。
鼓楼坐北朝南,始建于元至元九年(1272年)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在重建宫室的同时,又重建了鼓楼。鼓楼通高46.7米,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,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,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建筑。
清代原规定报时方法为:定更及亮更,皆先击鼓后敲钟,其二至四更则只敲钟不击鼓。定更时钟声响城门关,交通断,称为“净街”;亮更时,钟声响城门开,所谓“晨钟暮鼓”。击鼓和敲钟的方法相同,俗称:“紧十八,慢十八,不紧不慢又十八。如此两遍,共108下。”古人用108声代表一年,一年有12个月,24节气,72侯(古人把五天称为一侯,六侯为一月,一年七十二侯),这些数字相加为108。
鼓楼二层内原有主鼓一面(代表一年),群鼓24面(代表二十四个节气),现仅存一面主鼓,已残破不堪,并在鼓皮上留有侵华日军用刺刀捅破的刀痕;有木制鼓座。1988年依据旧主鼓复制两面新鼓;后又依据清嘉庆年间的史料记载仿制主鼓一面,群鼓二十四面,供展览之用。
钟楼位于鼓楼北100米处,其修建同鼓楼。清乾隆十年(1745年)奉旨再次重建,为了防止火灾,整个建筑采用砖石梁拱券式结构。钟楼南门正中矗立着"乾隆御制碑",详细记载了当时修建钟楼的情况。钟楼通高47.9米,重檐歇山顶,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,是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。
元代鼓楼在大都中心,原名齐政楼,取齐七政(日、月、金星、木星、水星、火星、土星)之义,其位置在明清鼓楼以西,今旧鼓楼大街南口。明永乐十八年营建北京,重建钟鼓楼。据谈迁《北游录》记载,清顺治十一年(1654年)二楼毁于火灾,乾隆时重建,嘉庆五年(1800年)重修。1900年,“八国联军”入侵京师时,钟鼓楼上文物遭到了破坏,建筑幸免于毁。民国年间钟鼓楼对外开放,民国十三年(1923年)将鼓楼改为明耻楼,第二年复改为齐政楼。